現在中醫知識越來越普及,很多網友說起中醫來頭頭是道,提起哪些穴位都有哪些治療作用似乎比專業大夫還懂得多。但是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了如何取穴,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,這并不像平常大家所理解的按尺寸去量取某一點來取穴。
穴位是一種比較通俗的叫法,在《黃帝內經》里它應該叫做“氣穴”、“氣府”,也叫“骨空”、“會”等。現在的教科書一般把它稱為“腧穴”,其中“腧”是運輸的意思,它跟運輸的“輸”是相通的,這是一個通假字,因為加上肉月旁,代表是人體上的。“穴”本身有空間的概念。“氣穴”、“氣府”是指氣所居住的一個空間。以前有“穴居”這個詞也能幫助我們理解穴的含義,在《易經》里就有“上古穴居而野處,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”的記載。所以“穴”古時是指居住的房屋。另外墓穴、洞穴也有空間的概念。
那么穴位應該如何尋找呢?《黃帝內經》里說的很清楚,在《素問?離合真邪論》里對穴位的尋找方法是這樣說的:“必先捫而循之,切而散之,推而按之,彈而弩之,爪而下之,通而取之。外引其門,以閉其神。”大概意思就是說,在針刺、點穴或者灸療之前,要用手去尋找穴位,只有這樣才能找得準確。為什么要這樣找呢?尋找穴位,好比合谷穴、曲池穴,尋找的是這個部位,并不是在身體上找一個坐標,找一個點。正所謂“陷者中”,或者叫“陷者之中”。這是什么意思呢?比如說找曲池穴,將手臂彎曲,找到肘橫紋的盡頭,用手一按,能感到有一個凹陷,在這個凹陷中間就是穴位。
我們說穴位是有范圍的,大家用手去找,找到以后手下會有感覺。一般正常的腧穴按著感覺是有彈性而且柔和的,而病變的時候,那個地方會變得很僵緊,甚至內部有筋結。這些有經驗的大夫就會感覺到,所以經常可以聽到“穴位滿了”這種話。什么叫“滿了”?穴位本來是凹陷,是有空間的,是能夠融入的,而緊張以后,經筋就出現異常,穴位就滿了,這說明有邪氣侵襲。病人自己也會有感覺,《靈樞?五邪》里這樣描述:“以手疾按之,快然乃刺之”。就是說用手用力按某個位置,病人會感覺到很舒服,那么就可以在這里扎針或者按摩了。
《靈樞·背輸》論述道:“黃帝問于岐伯曰:愿聞五臟之腧,出于背者。岐伯曰:背中大腧,在杼骨之端,肺腧在三焦之間,心腧在五焦之間,膈腧在七焦之間,肝腧在九焦之間,脾腧在十一焦之間,腎腧在十四焦之間。皆挾脊相去三寸所,則欲得而驗之,按其處,應在中而痛解,乃其輸也。” 《靈樞·本輸》則論述道:“太沖行間上二寸陷者之中也,為俞;行于中封,中封內踝之前一寸半,陷者之中,使逆則宛,使和則通,搖足而得之,為經;入于曲泉,曲泉輔骨之下,大筋之上也,屈膝而得之,為合。” 所以,我們首先要明白腧穴是有范圍的,我們要先找到一個凹陷,然后在這個凹陷里面去找,此時我們手下會有感覺,病人也會相應的感覺,有的會覺得舒服,也有的會產生疼痛的感覺,或者兩種情況皆有。當我們把穴位的大概位置找到以后,然后在這個范圍之內去找具體的腧穴,這就需要用手去摸,問病人的感覺或者靠自己感覺,*終找到準確的穴。只有這樣,當我們點穴、針刺或者做灸療時效果才能好。
關于經筋病的治療,在《靈樞?經筋》篇里面有一個治療原則,很簡單的一句話:“治在燔針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”。這句話先解釋一下,這樣大家才能更好地理解。“燔針”就是指燒熱了的針,實際上就是火針。“劫刺”,劫是搶劫的意思,就是說醫生操作時要很快地扎進去,又要很快地出來。舉個通俗的例子,就跟劫匪搶劫銀行一樣速戰速決。“以知為數”解釋起來較為復雜一些,簡單點說,就是針刺治療的強度要以出現針感作為標準。“以痛為輸”,輸與腧是通假字,實際上是腧穴的含義,就是說針扎的部位是以病人所述疼痛的地方作為腧穴,也就是在痛處取穴。
這句話其實是告訴我們,古人認為,盡管十二經筋有各種不同的病變表現,治療原則卻是基本一樣的。它不像常規的那種治療方法去找經絡、找經穴那么麻煩,而是相對簡單方便得多,只要找到病人痛的地方扎火針,扎到有針感就可以了。所以我們老百姓日常的保健按摩完全可以用以指代針,效果可能會差一點,但是很安全,很方便自我操作。
治療經筋病的取穴方法,從唐代開始叫做“阿是之法”。“阿是”唐代的吳語,今天江蘇人仍在使用,就是“是嗎?”的意思。當你按病人某個部位他覺得很舒服或者疼痛,然后你會問他“是嗎?是嗎?”病人回答說“對,就在這里”,這是“阿是”的真正含義。阿是之法“不問孔穴”,所取的穴位叫做“阿是穴”,這些穴位有可能會和十四經穴重疊。比如說膽囊炎、膽囊結石患者,他的陽陵泉穴位會痛,在陽陵泉下面的一個阿是穴也叫膽囊穴也會痛。闌尾炎患者,你在他的足三里穴,還有足三里穴的下邊找阿是穴,又叫闌尾穴,也都會有敏感的敏感點。過去針灸教材把“阿是”解釋為將病人按得“啊啊”直叫,然后答“是!”,這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說法。
據我臨床的觀察發現,病人有時候痛的地方按著卻未必痛,但是多數情況下病人說痛的地方按上去是會痛的,但常常按上去也是會很舒服,所以阿是穴是一個很寬泛的范圍。孫思邈在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形容為“按之即得便快或痛”其中還說過取穴要“以肌肉紋理,節解縫會,宛陷之中,及以手按之,病者快然如此仔細安詳用心者,乃能得之耳。”不光是阿是穴這么取穴,幾乎所有的腧穴都應當這樣取,這便給我們按揉穴位治療疾病提供了很方便的操作方法。
說了這么多,我們明白了:噢,原來穴位是一個范圍,一個空間。所以按揉的時候,我們的手指實際上就可以覆蓋整個的穴位,不需要去慢慢仔細考究具體在哪個點。了解了“阿是之法”和“阿是穴”后,大家取穴就不是件很難的事情,并不需要太多很復雜的理論,完全就是可以按照自己主觀感覺為標準來取穴。
當經筋出現病變的時候,比如頭痛、落枕、腰痛、腿痛等,我們可以找到身體相應的阿是穴按揉,也就是按上去很舒服,或者按上去有些疼痛的地方,如此操作就可以了。具體按揉方法也不是很難,那先找到阿是穴,然后用拇指輕輕按壓,然后逐漸增加力量,可以在一分鐘內將力量加到*大。所謂*大是以被按摩者能夠接受并舒適為標準,然后這個力量每個穴位可以按揉五到十分鐘,具體根據病情而定,當然能有按摩醫師指導*好。